广州涉外法律顾问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股份公司

监事会的有效性分析

2016年10月2日  广州涉外法律顾问   http://www.gzswflvs.cn/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是企业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顾名思义,监事会就是进行监督的组织,是公司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设立的监督公司各项事务的公司机构。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根据《公司法》基本上采取了大陆法系的二元制模式。即公司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客观现实,建立一整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的内部制衡机制。公司生存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这个显著的特征决定了公司经营时的效率原则,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成本和琐碎的程序有违效率原则,因此,股东大会把决策权授权给董事会或监事会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监事会主要代表除控股股东外的其他利害相关者利益。监事会的监督重点是决策的正当性,即企业的“正当经营”。目前日趋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造假现象使理论界人士和企业家们认识到有效监督执行机构的必要性。于是,他们把希望的目光转移到监事会职能的实现上。因此,强化监事会职能,提高监事会的实际地位与监督的有效性变成一个急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监事会的状况及监督失效的原因
  我国《公司法》规定,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不设监事会而设1—2名监事,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需设立监事会。
  在监事会工作条例中,规定监事和监事会有下列职权。监事的职权:(1)监事在监事会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对表决事项行使表决权。(2)监事有权对提交会议的文件,材料提出质疑,要求说明。(3)为了查询或调查监事会的专项工作,监事有权调阅公司档案,文件或约见公司经理人员了解情况。监事会的职权:(1)审查公司财务报表和资料,评价公司业绩和经营状况;(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3)当董事,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4)必要时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5)监事代表列席董事会会议;(6)应公司经理要求,提供咨询意见。
  按照监事会成立的初衷,我国的监事会发挥着和美国的监事会相同的作用,但具体国情决定了他们存在于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英美国家的经济长期以来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具有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二是有反对金融聚集的传统。而这两点我国显然是不具备的。从而可知,如果现在我们照搬英美的监事会制度在我国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许多公司的财务或经营决策上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中,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一方面监事会并不拥有控制董事会、管理层的实质性权力。另一方面我国公司监事任免机制的设计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对于监事会功能不能实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所谓的“股东大会”变成了“大股东会”。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关,应该体现大多数股东的意向,但由于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其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二)董事会中心主义一时无法消除。董事会是监事会的主要监督对象之一,自20世纪以来,董事会的权力得到极大的膨胀,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出现了失衡。从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来看,监事会并不拥有任命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其职权仅限于业务的监督权,没有起诉权等司法权来作为其有效执行权利的保障。监事会对董事会、管理层而言毫无威慑作用。(三)由于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使监事会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监事会监督权和检查权的有效实行取决于其独立性如何。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成员的一系列的规定就是为了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首先,关于监事会的组成。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董事,经理和高级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但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73%的公司监事会主席是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绝大多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和其他监事会成员也是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监事会成员在身份和行政关系上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基本上都由管理层决定。
  如表是收集的上市公司数据,从表中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监事会成员的素质普遍较低。69.0%的公司监事会主席、一半以上的公司监事均为大专学历,另外许多公司监事会成员也多为政工干部,并无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二)公司高层人员的职称比较。董事、监事、高层经理相比较,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相比较,监事(监事会主席)中拥有政工师职称的比例远远超过董事(董事长)、高层经理(总经理),这种专业职称构成极大地制约了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会计师职称的比例比较均衡,说明财务监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重视。(三)公司高层人员的持股数比较。董事、监事、高层经理相比较,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相比较,监事(监事会主席)持股的平均数、最低数、最高数都是最低的。在缺乏其他激励机制的条件下,持股数较少会造成监事的激励不足,弱化他们进行监督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中监事会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不仅在于监事本身的原因,还有制度的因素以及企业治理模式的过渡性,即从“行政型企业治理”到“经济型公司治理”的转型。由于以上原因,监事会根本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
  二、监事会职能实现的政策建议
  监事会设立的根本原则是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根据此原则和监事会不能有效实现其功能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作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协调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二者的职责。为了使公司内部有一个良好的监督系统以弥补监事会所存在的不足,我国于2001年8月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赋予独立董事以监督之责。在《指导意见》中规定了独立董事具有下列职权:(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会计师事务所;(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提议召开董事会;(5)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从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来看,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和交叉。所以,笔者认为,目前情况下首先就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使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协调起来共同行使监督职能。监事会的首要职能就是检查公司的财务和是否有违规行为,而独立董事中正好有监事会所没有的各方面的专家,如财务审计专家,纪检人员等。目标的一致性是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协作配合的基础。因为二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利害冲突的。二者的配合能有效的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从而有可能提高公司的业绩,这也有利于提升独立董事的声誉,从而提升其人力资本价值。由于独立董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决策的制定,相对于监事会而言,独立董事具有监事会所不具备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内部监督的特点。而监事会具有事后监督,外部监督等显著的特点。因此,二者完全有可能恰当的结合起来。
  (二)对监事会职能实现相关因素的调整。在监事会的组成上,笔者认为,监事会应由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中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组成,由于没有大股东代表,这些条件都要在法律、法规条文中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可能遭到大股东的阻碍。事实上,监事由董事、经理等以外的其他人担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独立性。监事会成员由董事会提名的作法,以及监事任职后可能面临的被他所监督的对象辞退的危险,都会妨碍监事行使监督权。
  在人数上,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下限而没有规定上限,到底上限人数应为多少是一个变量,应该根据各公司的规模(以股本数衡量较佳)、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这可以在公司成立时由投资者共同决定,从各国公司监事会的情况来看,一般都不超过10人。如法国就规定“监事会成员的最底人数为3人,最高人数一般为12人”。
  在监事会成员的报酬上,这个问题也是一直让理论界难以下定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监事会成员因其执行监督工作而对其人力资本付出的回报。但在监事会中有各方面的专家和主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工作很难衡量,没有定量的标准可以参照。目前,大多仍是参考同行业实力不相上下的公司情况,再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来做出薪酬规定。而且,报酬不应与企业绩效挂钩,而应以监督工作的优劣而定。
  对监事会成员的要求,从监事会工作的性质来看,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素质是势在必行的要求。要求监事既要懂财务方面的知识又要懂法律法规,从其组成上看来,这方面的专家可以由独立董事来补充,因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很可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而且监事要忠实勤勉的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国现在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权责明确,对于监事会一样要使其权责明确,使监事明确的知道其所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当董事、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或其他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监事会未采取合适的措施,监事会成员要因故意或过失而承担连带责任,以此来强化其责任心。
  加强监事会的权利,在决策权力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德国学习,让监事会有更大的决策权力。首先要完善股东大会制度,使监事会的产生不受大股东和董事会的干扰。其次,应在《公司法》中强化监事会权力,董事会作出决策交给由监事和独立董事组成的联合会审议,再由股东大会批准,而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应由监事和独立董事联合会批准或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例如:监事会对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具有最后的审批权,以防止公司的“圈钱”行为或其他金融问题。
  三、结论
  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就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对于监事会职能的实现,目前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监事会权力并还监事以独立的身份,以便能公正、公平地行使监督职权。虽然名义上监事会是向股东会作工作汇报,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但监事会同样也存在失职和渎职的危险。《公司法》第62、63、128条规定了监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泄露公司秘密。但为了明确责任,使权利和义务相适应,应有人或机构督促监事尽职尽责。比如:虽然独立董事参与了监事会,但他也应该以个人名义客观地向股东大会提交关于监事会工作的报告,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其专业能力来看,监事会完全有必要接受独立董事的监督。其次,要进行股权结构优化。股权结构的存在状态会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股权结构的变革会导致所有权的变革,这就会引起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重新分配。根据契约理论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就在于通过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在博弈过程中形成相互制衡的激励机制,共同实现相互制衡条件下的各自利益的最大化。